媒体建大

2017年全国博士后交流会暨“建筑遗产保护与协同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举行

来源:世界建筑 供稿:天妮 审核:高蕾 发布时间:2017-11-10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今日,2017年全国博士后交流会暨“建筑遗产保护与协同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举行。会议由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北京建筑大学承办。会议邀请了敦煌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云冈石窟研究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等36家单位的建筑遗产保护方向专家、学者进行主旨报告。50余位博士后、博士生及青年科研人员将进行建筑遗产保护与协同创新青年论坛汇报和讨论。会议分为建筑遗产历史性保护分会场、建筑遗产保护材料与性能提升分会场、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分会场。开幕式上,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爱林,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蓓,全国博馆办副主任、人社部专技司博士后处长刘连军致欢迎辞,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张大玉任主持人。会议将持续至11月8日。

  主会场上,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樊锦诗以“数字化时代的敦煌石窟“为题,围绕数字化探索之路,介绍了高保真自动化采集系统、不断演进的照明体系、图像分辨率的提高与图像定位纠正等先进的壁画数字技术,并介绍了合作研发的十亿级像素相机与彩塑的三维重建拍摄,实现了敦煌石窟形状准确、色彩真实、高清晰度、全景漫游、资料永久保存的数字档案,深化并推广了“敦煌学”的研究工作,成为壁画复原研究的辅助部分。以敦煌为题材的8K球幕电影已经成为现实。台湾大学教授郭肇立以“纪念性与现代性:现代建筑遗产的保存”为题,在定义“纪念性”建筑的基础上,以“古物保存”“人的集体记忆”“空间环境”3个层面为切入点,探讨了历史建筑修复与保存的真实性问题,并以西方视角对现代性的建筑表达做出了阐述。中国古遗址协会防灾减灾委员会研究员侯卫东以“应县木塔保护研究的启示”为题,对应县木塔的变形监测、材质的风化与劣化、构件病害分布等方面进行了详实介绍。另有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员黎方银、云冈石窟研究院研究员张焯分别以“抢救性保护与保护理念的价值取向”“云冈石窟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几点体会”为题进行了主旨报告。

  

  

  

  网址链接:https://weibo.com/wamp?sudaref=www.baidu.com&display=0&retcode=6102&is_all=1

  

  编辑:李小虎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