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故事

【建大故事】听“老土木”人过去的事儿

部门: 供稿:司明非 王辰羽 摄影:蒋天昊 审核:车晶波 发布时间:2016-04-19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时光、流逝;岁月、沉淀。一转身便是一个光阴的故事。“老土木”赵京明从懵懂的花季少年到耳顺的花甲之年,从学生工作到离退休教师工作,见证了学校四十多年的风雨变迁。土155班几位同学采访到了赵老师,听听这位“老土木”人过去的故事。
       ●四十年肱股之臣  见证学校风雨变迁
       赵老师毕业后在学校经历了四十多个春夏秋冬,目睹了学校方方面面的变化。从1971年入学,赵老师经历了学校从中专到大学,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到“北京建筑大学”的成长变化,尤其学校的更名,更是高速发展的重要标志。现在,赵老师正负责筹划学校80周年校庆活动。相信对于这份工作,谁也没有他更具备资格了——“我还有咱们学校叫‘北京土木工程学校’时候校门口的牌子呢!”

       ●“一头一尾”  两项工作均磨砺人才
       赵老师毕业留校以后负责学生工作,现在被安排做离退休干部的工作,可谓是参与了学校“一头”和“一尾”的两项工作。做学生工作,第一需要懂专业,在学业上指导学生;第二需要知识面广,在文人上拓展学生思路。要想掌握新的知识,就是需要你懂玩,懂识。赵老师自豪的说举办多项延至至今的学生活动。
       到老干部办公室后,赵老师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收集解放前参加过革命工作老同志的照片,为80年校庆工作提供珍贵的资料。他还连续开展三期离休党支部的主题活动,获得北京市优秀离休党支部评选一等奖,也帮助离休党支部获得了全国离退休先进党支部的荣誉。
       ●夯实基础早做规划  长“眼力见儿”提高情商
       随着聊天的深入,赵老师跟我们聊起求职的一些事。学生骨干比普通学生有明显的优势。学生骨干说话有条理,不怯场,有“眼力见儿”。作为学生骨干提前为进入社会做好了准备。学生要多实习时到工地看一看,跟工长、经理接触一下;还要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学生们也深深地明白了提升处世的紧迫性。
       ●京津冀一体带来新契机  道桥专业前景可期
       “现在道桥专业是很有前途。为什么这样说呢?”在谈及到我们道桥专业时的未来时,赵老师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路,路的建设短期内无法完成。北京城区的路网基本上已经形成了,需要的只是改造和提升,更需要建设的是五环外的道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准备在大兴建设的北京第二国际机场。机场建完之后,首先要把疏散机场人流的路网建立起来。”赵老师对我们行业的发展前景有着满满的自信,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老土木人对行业发展的关注。

       回顾赵老师走来的一路,我们看到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与认真。在赵老师身上,找不到奇迹与幸运,只有汗水的浇灌。而对大部分人来说,或许这才是一条真正的康庄大道。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