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故事

【致敬改革开放·故事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忆——我和我的国

部门:党委宣传部 供稿:王健 审核:高蕾 发布时间:2018-12-14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编者按: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的改革进程以来,党和国家的改革事业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岁月。从早期“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自信昂扬地站在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成功开辟出一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彰显出可供世界各国借鉴的“中国智慧”。回首改革开放40年,高等教育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全面迈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时代。回首改革开放40年,北京建筑大学先后成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高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完成更名,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如今又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正是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进一步“提质、转型、升级”,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建筑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式、创新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砥砺前行。

  为此,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牵头开设“致敬改革开放”主题专栏,讲述北建大人的奋斗故事和奉献精神,感受北建大的历史沿革和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忆——我和我的国

 

  不知不觉我已经六十有二了。在充实的退休生活之余,会经常想起一些过去的往事,有国家的事、个人的事,有机会还会跟学生们或谁念叨。不知是人老了还是生过病的原因,据说这是许多上岁数人的通“病”。这次赶上支部要大家写写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亲身感受,借此机会仅就印象深的一些大事小情做个简单回忆,唠叨唠叨,与大家交流。

  我1956年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母亲都是老大学生,自记事起家里条件比较好,没有为生活着过急。在我12岁前,尽管物质不丰富,家庭生活和学习都还好,我要求进步,刻苦学习,要像爸爸一样当工程师,建设国家。但也曾有一些深刻的记忆,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全国人民是经历了忍饥挨饿,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度过的。我曾想我们国家地大物博,长大了一定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让这种事重演。

  高中毕业后我本可留城,但响应号召去了农村。农村的生活比较艰苦,到农忙季节非常累,除了干活、吃饭、睡觉,也没有什么业余生活,不知道自己的前途是什么。当时的农业生产主要靠人力劳动,收成最好的那年,一天满分挣二毛一。如果不回家,恐怕一年只有春节能吃上肉。我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求知欲非常强,在农村的几年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得到了“贫下中农”的认可。客观意义上讲,在“广阔天地”里,从心里和身体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粉碎“四人帮”、结束十年文革和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一切事情的新起点,我们可以说了、可以看了、可以听了、可以做了,广大人民群众重新投身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历史上这是必须铭记的事情。从个人角度来说,作为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对七七年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的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决定恢复高考记忆尤深。特别是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仍然招了七七级第一届大学生,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成为自己命运的新起点。

  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个人,也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国家的命运。在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我和岁数悬殊的同学们坐在了一起学习,大家都憋足了劲,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知识全掌握,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在校学习期间,我们也亲身感受到国家发生着的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拨乱反正,国家建设逐渐走入正轨,文化教育、外交等全方位都出现了新气象,各方面的变化日新月异。特别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电子设备不断地更新换代,入学时我们用过计算尺、手摇计算机,到我们毕业的时候,多功能的电子计算器、电子表、录音机等电子设备纷纷出现,使它们逐渐脱掉了奢侈品的标签。由小型机、台式机到微型计算机的进步与变化,好像就在转眼之间。由于改革开放的及时,使得我们这方面没有被落下太远。之后286、386、486……进步越来越快。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如今我国的计算机行业技术与水平已经稳居世界第一集团之中的领先位置。

  大学四年一晃结束。同学们都服从国家的需要,根据专业大多被分配到了在京的交通建设工作岗位,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这是一生中的第二次就业。虽然我的志愿是当工程师,但服从国家安排留校做了教师。家长的嘱咐、老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对自己一贯的严格要求之下,我更加努力地丰富知识,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我的专业是道桥工程,服务于交通,要掌握交通工程;遇水架桥,桥梁是结构工程;遇山打洞填筑路基是岩土工程;路面材料是材料工程,好宽的专业面,多好的一门专业,所有的知识我都应该掌握。在本专业的土力学教研室工作期间,我参加了本专业的所有教学、实验、实习和设计环节,学到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之后在工作和家庭负担最重的时候,我依然没有放弃专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跟上新技术的发展,研究相关先进科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新的科技发展不断进步,我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始终能有用武之地。

  如今我的学生既有桥梁工程方向的,也有地下工程方向的,两个专业相辅相成,也形成了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研究特色。由助教到教授,当教师36年,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注重教书育人,教过、带过的本科生成百上千、研究生近40人,学生遍布多个省市的建设岗位。作为教师,这是值得自豪的。退休后,我仍伴随着北京市道路、桥梁、地铁建设的继续发展,有幸作为专家继续参加相关工作,每年能够参加的项目包括专项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工程及影响评估、各类工程设计、维修养护、穿越工程、应急抢险、检测监测及各种论证项目等一百多项,涉及到北京的绝大多数地铁线路、市政桥梁、道路工程,以及部分古建、建筑工程和部分外地工程,感到非常充实。

  说到北京,在工程领域的建设成果比比皆是,它密切联系和方便着首都人的生活、出行,并服务着全中国、全世界来北京做客的人。这三十多年道路交通建设从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到现在的六环、七环。一百多座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节点的立交桥、一千多公里四通八达的高速路、五百多公里的城市地下铁路等不一而足。这无一不是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由包括老前辈和我们这一代人及校友在内的建设者手中实现的。

  我们的国家目前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达到十三万多公里(2017年统计),比美国这个汽车王国多三万公里,我经常出国,而美国的道路行驶质量没法同中国比。短短十年,高铁建设里程达到两万公里,这样的速度简直不敢想象。至今跨越长江的大桥、隧道已近百座。几十公里长的跨海大桥也已建设多座,最长的港珠澳大桥(岛桥隧)全长五十五公里,已于近日通车。我还去过胶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现场,那几千吨巨大浮吊的吊臂直插云霄以及各种大型工具船比比皆是,像一座座巨大的建筑屹立在海上,建设场面之弘大、壮丽,让人震撼,无法用语言形容和表达。目前琼州海峡、台湾海峡的跨海通道问题已经摆上桌面开始研究,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更是不可能做到的工程,在当今都不在话下。目前我国正在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迈进,大国重器和超级工程中介绍的每一个项目都是我们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可以傲视群雄的成果。想当年曾为我国钢产量达到4千万吨这一目标而欢欣鼓舞,而如今各个领域世界级的成就、成果、技术、产品数都数不过来。

  我的后半生是伴随着国家的建设,发展和进步度过的。既是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建设成就的见证者。我们为国家的进步、强盛而深感自豪。无论对自己五十年的经历、对国家五十年的成就,都是刻骨铭心,值得记忆的。这些也都将是激励自己,鼓舞国家继续前进的动力。

  当今的世界和国际关系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我们的国家在这当中保持着定力。国家大,有它的优势,相信党和政府会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能够处理好各种国际、国内矛盾,加强民主与法治,增强自信心,继续搞好新形势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使我们中国这艘巨大的航空母舰,立于不败之地。

  祝愿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永不停步!持之以恒,下一个40年的中国,一定会让世界刮目相看。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