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故事

【建大故事】用最初的心 走最远的路——访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王晴

部门:党委宣传部 供稿:李小虎、王晴 审核:高蕾 发布时间:2018-08-01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王晴,女,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2018届本科毕业生,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研至天津大学攻读建筑学硕士学位,获评2018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学校给了我翅膀和力量,让我飞的更远、更高。”回首五年建大岁月,王晴对母校充满了感激之情,离别校园之际,王晴感恩母校,感谢一路走来所有帮助过她的老师和同学们,同样感谢五年的拼搏与坚守的自己。

  不懈求索,学海扬帆。

  初来建大,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沉重的课业任务,王晴也曾对未来有过短暂的焦虑和迷茫。“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这个不服输的山东姑娘很快明确了目标,唯有不忘初心,走好脚下每一步路,才能走的更远。为此,在学业上,她坚持“每日一计划”“每日一总结”“不放过每一次提问的机会”,力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努力让每一门课程达到优秀。在日复一日的坚守和不懈努力下,王晴先后三次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获得国家奖学金、“建90”奖学金特别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特等奖、2017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第九届中国威海国际设计大赛优秀奖等多项荣誉奖励,获评北京市三好学生,并以全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建筑学院保研资格,保送至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建筑学研究。

  “在北建大,我能够接触到最顶尖的学术资源”在学好专业基础的同时,王晴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2017年,经学校层层选拔,她获得“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学术交流机会,赴美国纽约参加以健康城市为主题的“北建大—密歇根大学”国际城市设计工作营。同时,她积极参加行业内的学术论坛和各项交流活动,成为第一批中国建筑学会学生会员。“学校的高端学术平台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提升了学术研究能力”回想五年的求学经历,王晴感到收获满满。

  全面发展,学以致用

  “学生工作树立了我的自信,丰富了我的性格,让我成为了一个自信、自强、自立的人。”谈起大学的学生干部经历,王晴感受颇深。五年中,无论是活动组织还是事务工作的处理,王晴都试图找到最好的工作方法,为同学们做好服务。在这五年里,王晴先后学生会文艺部长、建筑学院团委副书记。她策划过校级文艺晚会,参与过传统村落的调研,利用周末去什刹海社区的服务残障人士,也曾带领同学调研了北京东城、西城20余处历史建筑等等。每一次的志愿活动,都能收获感动,收获快乐。而这些经历都已成为王晴和她的志愿者伙伴们共同的人生财富。

  “以用促学,学以致用”是王晴追求的目标,她十分热心参加专业实践活动,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她便在课余时间和假期参加各类专业实践活动。她先后参加过山西古建调研活动,担任过在库言库网站竞赛任务书翻译,应聘过北京国设计周展览读物编辑,从事过中建集团城建院晓光工作室光环境设计助理、中建院、建工院建筑所实习生等工作。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开拓了视野,让她对建筑师这个职业所需要的素养和能力有了更多思考。身临其境体验一个项目从无到有的过程,更加让她确定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有多么重要。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规划学业,规划生活,才能把握自己的未来。”王晴自认为是一个计划性很强的人,她会阶段性的制定各类学习、成长计划,大到 “考研计划”“语言学习计划”,小到“每日学习计划”“每周活动计划”。只有提前明确了目标和方向,才能按时、高效的完成任务。大学五年里,虽然面临学业的繁重,王晴极少“刷夜”,“我会将课程任务都放在平时,保证每个阶段任务按时完成,这样才不会临时抱佛脚。”

  “勇于试错,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才能不断成长。”平日里,王晴会以不同的方式不断记录、整理生活,针对自身问题进行反思,找出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锻炼。面对困难,她认为“只有在路上,才能更深入地认识自己,认知社会和世界。”

  如今已被天津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的王晴依旧繁忙。回首北建大五年岁月,这个踏实笃定的姑娘,在挑战和历练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北建大人。她坚信,北建大赋予她的优秀品质定能激励她走好未来的路,收获一路芬芳。

 

编辑:李小虎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