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故事

【建大故事】法律权威指引学生养成理性思维——文法学院:以法律专业实践丰富思政工作方式

部门:党委宣传部 供稿:汪洋海容 审核:刘国朝 康健 发布时间:2017-12-15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在今年举行的北京市普法微视频大赛中,文法学院选送的两部微视频作品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这是继去年学院在该项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后,实现的又一突破。12月4日宪法宣传日,获奖影片在大兴校区图书馆一层大厅循环播放。文法学院法律系学生当日同时还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校园内开展普法宣传。

  像这样的活动,文法学院每年都要举办,学院支持学生以新颖的方式向全校师生宣传宣讲日常生活中的热点法律问题,不但对于引导广大师生受众养成法律意识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让法律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的理解与认知,以及对党和国家提倡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理念的认同与遵从。

 

  初衷:拓展专业实践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今年北京市普法微视频大赛中获奖的两部作品都出自同一支学生团队,他们当中不仅有文法学院法律专业的学生,还有来自其他学院专业的学生。虽然比赛对专业素养要求很高,但是团队成员聚在一起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希望用课堂学到的法律专业知识解答身边的难题。

  法152班张鑫莱说,生活中有许多大家习以为常的行为都蕴藏着法律的影子。“我们坐地铁、乘火车飞机都要经过安检这道程序,不少人对此很厌烦”张鑫莱谈到,“但看似繁琐冗余的工作背后确有严格的法律法规要求在保障着每个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学习法律专业、参加普法宣传,他的初衷是能够用学到的知识解除大家心中对有些法律规范的不理解、不包容。机163班史昊是学校麦格芬影视社的社长,他在团队当中主要负责的是视频拍摄与后期制作,这次普法微视频比赛能够吸引他的关注也源自他对法律知识的兴趣。立志创业的史昊选修了文法学院李志国老师开设的通识选修课《创业投资与公司法治》,他认为老师课堂上讲授的相关法律知识为他日后准备创业帮助很大。史昊希望能同通过制作普法视频,帮助身边更多的人。

  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高了,思政工作自然也就更好推进。学院党委书记刘国朝表示,首先要培育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荣誉感,在此基础上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依托,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社会媒体每每报道公职人员在就职前对宪法宣誓,法律的神圣感总能感染到专业学生。”刘国朝说。

  

  合作:反复推敲兼具专业性与艺术性

  从4月接到比赛通知,视频制作团队就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编写剧本。法151班王妍介绍说,从开始构思到准备拍摄,剧本反反复复修改了两个多月,中间更换过两次主题,分别试编了三则不同类别的案例才初具成形。等把剧本交到负责拍摄制作的史昊手中,另剧本编写成员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辛辛苦苦写成的本子却被评价过于死板,缺乏吸引力。

  原来,由于剧本设计的情节以时下新出现的一种团伙抢劫案件为蓝本,编剧成员为了让观众熟知案例,希望通过大幅字幕与长篇配音详细解读其中涉及的法律条款,突出视频的专业性。而负责视频拍摄的成员从影视作品艺术性角度出发,认为这样会使视频过于枯燥沉闷。双方为此权衡多次,后来在校内老师的指导下彼此做出让步,视频内减少配音,增加演员内心戏和表情特写,同时通过打油诗等形式,把相关法律条款以通俗形式展现,这样使得整个视频兼具专业型与艺术性。

 

 

  视频拍摄集中在6月,团队成员一边准备期末考试,一边参与拍摄。在普通学生中选拔出来的演员同样非常敬业,室外场景拍摄常常克服环境给布景和收音带来的困难,在转瞬即逝的几秒钟时间里努力把剧中人物刻画至最好。程序繁琐的后期制作也在学生们加班加点的辛劳中只用了两天的时间赶在截止日期前完成。

  等第一次看完做好的视频,王妍认为,这三个月来大家的付出终结硕果。编写剧本过程中的修修改改让她一遍又一遍地翻阅对照文献资料,“相当于又复习了好多遍之前学过的专业知识。”王妍感慨。对于史昊,从一名非专业学生到第一次接拍普法类视频,过程之中让他有机会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培养起自己的法律思维。团队成员还告诉记者,当他们把视频播放给自己的同学后,很多人都表示他们喜欢视频里这种“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叙事形式,对之前并不怎么关注的法律知识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比赛结果不负众望,团队成果得到评委专家的一致认可,最终斩获一等奖,视频作品还在大兴区司法局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

  

  影响:专业实践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除了制作微视频,文法学院在普法宣传方面还有许多其他的举措。配合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文法学院组建了学生宣讲团,选拔优秀学生党员结合所学专业对十九大报告内容进行宣讲。王妍同样是宣讲团成员之一,作为法学专业的她告诉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让每个公民都能感受到司法公正”,正是这一目标激励着她不断努力。

  此外,从2016年下半年起,文法学院法律系党支部还与大兴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建立支部共建关系。学院轮流派出青年教师在法庭挂职参与日常工作,并安排学生志愿者在法庭做志愿工作,同时法庭还会派优秀法官来到学院为师生开设相关讲座。双方利用各自领域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既帮助学院提升了法律教学的专业性,又能弥补法庭在涉及合同纠纷等方面存在的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学院不少学生反映,有了丰富的现实案例作支撑,现在的专业课更能吸引他们了,课堂上师生之间不再是单纯分享知识的状态,大家更有兴趣参与讨论和交流了。

  已经升入大三的张鑫莱对比刚入学时的自己有一个深刻地体会,他说,那时对专业知识仅是略知皮毛,心里总觉得法律知识能够成为自己的挡箭牌,等慢慢深入学习并参与实践才发现这些想法还有些幼稚。张鑫莱解释说,学习法律专业、参加专业实践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他学会从法律角度出发,以成熟理性的思维而非网络上的言语暴力,看待社会热点问题。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